一、蒸餾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加工前對蒸餾設備的檢查,包括設備是否完整損壞,檢查水電、設備運轉是否正常以及做好清洗工作。蒸餾設備維修完或是換一種原料進行加工時,要用清水將全部部件進行清洗,然后再空鍋內加水通氣加熱最少1個小時,直到噴出的氣體沒有其它異味為止。
二、原料的準備 用來蒸餾加工的薰衣草原料要求少帶莖葉根,花梗長度不家過長,原料不宜潮濕,不能夾帶發黑發霉的花穗,更不允許帶土帶沙及雜草,尤其是有異味的雜草。加工點要選在原料產區附近,避免長途運輸,運輸過種中盡量不要過度擠壓使原料發熱變質。
三、蒸餾加工過程 如果是直接用火加熱的設備,要先在蒸鍋內加入篦板以下15公分的清水,水量要嚴格控制,過多過少都會影響精油的含酯量的精油品質。如果是連續加工,每次都應該檢查水位,連續3~4次后要清刷鍋底,重新加水;在填放原料時要散散下鍋,邊壓邊裝,做到邊實中松,上實下松,以防止短路,原料不宜過分密集,水上蒸餾一般采用200~250公斤/立方米的密度較為合適。原料填裝完畢后就是連續設備各部件了,如果是用質量較輕的鍍鋅鐵皮鍋蓋時要穩定鍋蓋,以免被蒸汽頂起來。和炒菜做飯一樣,蒸餾加工也是非常講究火候的,在生產中應先猛火加熱,使鍋內的水盡快沸騰,當水蒸汽上升,鵝頸發熱時要控制火力,力求平衡,使每分鐘的流出量在1000毫升左右。切記火力不宜忽大忽小,因為這會導致回吸,從而吸引加工效率和精油質量。如果是水蒸汽加工,開始時蒸汽量要小,原料均勻受熱后再加大氣量,在結束前15分鐘時加大氣量,盡量將原料中殘余精油蒸出來。薰衣草精油蒸餾冷凝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技術節點,關系到燃料成本、設備利用率以及出油率和精油質量,我們在實際生產中當蒸餾1小時后會摘取少量的冷凝液(沒有分離前的原液)進行觀察,一般情況下當冷凝液的顏色呈澄清狀,表面的油花有芝麻大小且數量不多時,一鍋原料的蒸餾也就結束了。也可以取1到2滴冷凝液涂抹在手背上觀察其油性聞其味,如果沒有明顯油性和香氣時,說明蒸餾可以停止了。
四、薰衣草精油的處理包裝和儲存 一般新加工出來的精油,尤其是直接用火加熱萃取的精油,需要將容器敞開放置24小時左右。如果是因為燒干鍋而產生的焦氣是很難清除的,具有嚴重焦氣的精油要單獨存放。另外放置也可以進一步沉淀精油中的雜質和水分。通過放置后的精油仍然有微量水分,必須進一步清除,否則會發生酸敗現象,同時也會對金屬容器造成腐蝕,進而影響精油品質。在生產中通常有兩種方法進一步分離水分,一是無水硫酸鈉干燥,二是真空脫水,真空脫水的時間不宜過長,否則會導致精油中的頭香損失。正常的精油是無色或微黃色的,如果顏色呈棕紅色則說明里面的其它雜質,這個時候可以用粉狀酒石酸進行除雜。薰衣草精油的包裝最好是用鋁、鍍鋅鐵皮或是不銹鋼容器,如果是中性的玻璃容器進行盛放時要存于背光處,以免精油受光照的影響而發生樹脂化。精油是高揮發物質,存放的時候要遠離光、火。